发布时间:17:18:30
分享:8月27日~29日,第十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在重庆举办。大会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赋能工程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袁正刚出席会议并作报告,分享系统性数字化支撑系统性精细化管理,助力建筑企业从“粗放管理”向“精益发展”跨越的最佳实践,为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系统性数字化产品,精细化管理破解“三重困境” 当前,建筑业面临市场困境、效益困境和客户困境“三重困境”,袁正刚认为,未来,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他说,虽然精细化管理并非新概念,但企业在推进精细化管理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设计阶段专业协作低效、成本控制滞后;施工阶段资源调度混乱,导致窝工或材料积压,材料浪费与机械闲置严重,劳务工效低下,工序验收不闭环,质量和安全问题未及时整改等。 袁正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企业聚焦的仍是单阶段、单要素的精细化管理,破解之道在于推行系统性精细化管理。系统性精细化管理需要系统性数字化产品的支撑,通过数据的有效连接,数据实时闭环支撑管理PDCA及时闭环,即通过设计算量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系统性;通过工程量、计划、物料、劳务等的精细化,驱动全过程PDCA闭环管理落地,实现施工管理的系统性。 袁正刚表示,作为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在系统性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实践,打造出能够全面赋能行业企业系统性精细化管理的系列产品。 二、数据驱动一体化设计,实现项目全过程系统性 袁正刚介绍,广联达基于国产自主BIM平台,通过专业设计、数据协同、即时出量、一模多用,构建全专业协同设计、设计算量一体化、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运维一体化等一体化应用,实现设计品质和项目经济性双提升。 广联达新一代BIM施工图设计工具——数维房建设计产品集,可以完成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5个专业的BIM施工图模型创建、计算模拟分析和出施工图,真正实现全专业协同设计。某央企设计院某EPC项目投标价格2.3亿元,应用该软件,预算人员根据初步设计重新测算后发现,初步预计亏损2000万元,与业主沟通迅速调整设计方案,避免了损失,改变了项目施工图设计超概、施工难以变更的现状,使设计在EPC项目中真正发挥了引领作用,提高了项目利润。 广联达十年磨一剑,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图形平台打造国产城市道路&公路全场景设计解决方案——数维基建一体化解决方案,集成一个软件,具备路桥隧管全场景、高效率、高质量、低投入的专业化设计能力,实现方案施工图一体化、多专业协同、设计造价一体化。方案施工图一体化,能够充分表达设计意图,方案阶段“快”、两阶段衔接“顺”、施工图阶段“精”;支持路、桥、隧、交、安等多专业协同一体化,实现多专业数据互认、多版本精准表达、多人分工快速集成、多方可视化沟通,显著提升设计质量。 三、打造“智慧大脑”,赋能施工系统性精细化管理落地 广联达项目数据决策系统(PMSmart)打造项目经理的“智慧大脑”,以项目为中心,通过算量为基础、进度为主线的逻辑,将项目全周期的算量、进度、物资、劳务等核心数据自动拉通,实现物资精细化管控、进度与资源协同、成本与风险双控,帮助项目经理实现从“救火式管理”到“数据驱动决策”的转型,为精细化管理落地提供有力工具。 聚焦劳务、物资、机械管理等要素,通过AI赋能业务全过程,让业务环节提效,让安全有保障,让岗位作业减负。AI+劳务管理,实现数据智能采集,服务劳务人员精细化闭环管理,降低劳务用工管理风险,帮助项目节省1%劳务成本,助力企业实现监管无忧、风险可控、费用节流、工效提升;AI+物资管理,AI自动识别,无需占用人力,实现材料量控、管理效果、作业效率的全面提升,助力项目物资管理省心、作业省力。AI+进度管理,应用“斑马进度计划”这一易用、好用的计划编制工具,主打双代号网络图,上手容易;一表多图,支持输出表格、横道图、网络图等多种计划形式,便捷操作让计划编制效率提高3~9倍。 PMSmart+劳务管理,可以提前识别劳动力出勤不足、劳务班组降效导致的工程延期风险;PMSmart+物资管理,实现物资需用自动计算,使提量准确度提升50%,效率提升80%;PMSmart+进度管理,物资库存不足早发现,降低项目断料停工风险。 “量控”是公路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广联达打造公路量控方案,基于精准的动态工程量,以量控为抓手,AI+数字化技术为手段,聚焦收入量、分包量、物资量三大对象,贯穿施工过程算量、用量、控量三类场景,实现工程量贯通、两量部位量控、成本核算溯源,让项目成本管控更简单、更高效,实现项目利润提升1%。 在袁正刚看来,系统性精细化管理场景的实现,依赖多种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其中最强支撑是AI。由于建筑行业具有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通用AI的逻辑,因此需要更懂行业、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业AI”。 最后,袁正刚总结,系统性技术赋能系统性数字化产品,让项目的“数据通起来”,系统性数字化产品支撑系统性精细化管理,让项目“成本降下来、利润提上去”,助力建筑企业从“粗放管理”向“精益发展”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