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3:53:21
分享:9月19日至22日,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China Graphics’2025)在湖北武汉举行,大会以“智算共生,图启新篇”为主题,由中国图学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亚洲图形学学会、湖北省图学学会协办。作为本次大会特别合作伙伴,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呈现了在国产三维图形、AI赋能设计与工程数字化方面的最新进展。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袁正刚出席大会开幕式;副总裁、技术中心总经理李宾作《国产三维图形技术的开放创新探索》主旨演讲;副总裁、AI创新院智能设计部总经理陆志国在“AIGC创新设计研讨会”上分享广联达在AI设计平台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房建BIM产品线副总经理谭喜峰在“龙图杯”颁奖典礼上介绍产业AI赋能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同时,广联达荣获“优秀团队会员单位”,由广联达提出的“基于AI的建筑场景三维重建及语义建模”入选2025年“十大难题难点及前沿热点优秀课题”。 李宾:推进国产图形引擎迭代,加速产业落地 在大会主旨演讲中,广联达副总裁、技术中心总经理李宾围绕国产三维图形技术的发展路径,分享了公司在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实践方面的思考。他指出,在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的时代背景下,国产工业软件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补齐短板、实现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支撑数字孪生和行业一体化升级,已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 李宾强调,图形引擎、几何算法等“卡脖子”环节不是单点技术难题,而是系统工程,需要产学研用的长期协同。他呼吁产业界和软件企业要真正深入真实工程场景,以“越用越好用”为目标,不断打磨国产软件的能力。 在实践中,广联达已经完成三代图形引擎的迭代,逐步实现了从几何建模、渲染,到参数化设计、曲面造型、开放平台架构的全面提升。如今,公司正加速迈向“图形引擎4.0”。在这一阶段,广联达几何引擎围绕开源引擎OCC在CAX一体化场景中的应用,在曲线曲面拟合、几何求交和几何修复处理中的一些疑难卡点问题进行了优化,并获得合作伙伴的应用验证。与此同时,公司还面向制造业CAD需求进行探索,在参数化零件和装配设计中引入直接建模,支持二维与三维一体化的快速概念设计。通过具体的生产样例牵引,广联达已完成V6发动机建模和冶金轧机装配等测试,为后续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生态协同方面,广联达参加央企BIM软件创新联合体专项的《网格建模与编辑技术》、《几何约束求解技术》和《面向复杂工程的BIM基础平台》三项课题,部分能力已集成进入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的三维设计平台CyberStation中,并支撑华东院通过中国信通院的自主研创评估。 李宾表示,国产三维图形技术的突破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攻坚,更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广联达将继续通过持续迭代和开放协作,推动国产图形引擎在更广泛的工程场景中落地应用,为行业用户提供更加可靠、可控、可持续的数字化底座。 陆志国:AI平台驱动建筑方案设计格局重塑 在“AIGC创新设计研讨会”上,广联达副总裁、AI创新院智能设计部总经理陆志国分享了公司在AI与建筑设计融合方面的最新探索。他回顾了广联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布局:自2015年建立AI研究团队以来,经历了大数据、深度学习到行业大模型的发展阶段,并在2023年全面推进“All in AI”战略,2024年发布了建筑行业大模型AecGPT和行业AI平台。 陆志国详细介绍了“产业AI”的概念,强调人工智能必须与行业知识和应用场景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解决产业中的实际问题。他展示了广联达面向建筑设计推出的AI原生方案设计平台CONCETTO。该平台聚焦概念和方案阶段,通过AI引擎驱动,实现设计方案的生成、BIM和CAD模型的自动构建,以及多维度指标的快速分析。 与传统依赖十余种软件拼接的割裂流程相比,CONCETTO致力于打造一体化的设计工作流。平台兼容SketchUp、Rhino、CAD等主流设计软件的数据导入和导出,支持场地复原、自动排布、多方案生成,并在日照、风环境、碳排放和成本估算等环节提供实时反馈。例如,风环境分析可在10秒内完成,成本估算基于数万个真实项目训练而成,可在早期阶段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他还特别提到AIGC在建筑效果生成中的应用。虽然市面上已有不少生成式工具,但建筑师对多角度一致性和细节准确性的要求极高,这也是AIGC在行业落地的难点。对此,广联达结合自研的三维建模引擎与生成模型,针对鸟瞰图像、幕墙细节和多角度一致性等问题进行了专项优化,推动AI成果真正可用于设计交付。 陆志国表示,CONCETTO已在多家国内设计院应用,帮助设计师在方案阶段实现更高效的创意探索与科学决策。他强调,广联达将继续深耕产业AI,推动AI技术与建筑设计的深度融合,为行业建立起更加智能化、可持续的新型设计范式。 谭喜峰:以产业AI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在2025全国BIM高锋论坛上,广联达房建BIM产品线副总经理谭喜峰分享了公司在产业AI应用上的最新实践。他指出,人工智能要真正服务于建筑行业,必须牢牢把握“应用场景—数据—算法”的闭环逻辑。“应用场景”是产业AI行动的原点和落脚点。离开场景,数据将失去价值;缺乏行业知识,算法就会变得盲目。因此,广联达提出了“三高一专”的方法论,即聚焦高价值场景、建设高质量数据、打造高可靠模型、依托专业AI平台,以此作为产业AI落地的核心抓手。 谭喜峰介绍,广联达正在重点推进“设计—成本—施工”一体化的数字化方案。在设计环节,AI与BIM深度融合,设计效率提升,实现高质量设计和高价值交付。广联达的协同设计工具支持“边画边算”,设计师在建立BIM模型后,绘制图纸的同时即可得到实时算量和造价反馈,对比不同方案的经济性与限额指标。据测试,典型算量环节的效率提升可达三倍以上。在此基础上,结合BIM数据标准SDIC,系统还能打通内部产品与IFC、PKPM、YJK等生态软件,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数据贯通。 他强调,产业AI不是“高大上”的口号,而是要真正解决工程一线的痛点。通过在成本精细化管控、施工精细化管理等场景的落地,AI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科学的决策和更高效的协作。同时,广联达也提醒行业避免“重基座、轻场景”的误区,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堆叠,而是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向能产生实效的业务场景。 谭喜峰表示,未来广联达将继续依托产业AI,打通岗位、项目和企业三个层次,推动建筑业在提质增效、降本减碳上的全面升级,助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通过本次大会的交流与碰撞,行业对于国产三维图形技术的突破、AI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以及产业AI对工程建造的深度赋能,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热度与期待。广联达的分享不仅回应了行业的核心关切,也为数字建造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思考与启示。 在此背景下,广联达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与科研机构、设计院及产业伙伴协同共进,从底层核心技术到上层业务场景不断探索,以技术进步驱动产业升级。正如大会主题所传递的愿景“智算共生,图启新篇”,广联达将以自主创新为引擎,以产业落地为目标,推动建筑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数字化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