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集团丽泽商务区项目

项目描述

该项目地处丽泽金融商务区核心地段,占地面积约6.7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9.7万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9栋各具风格的单体建筑聚势而成,围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旨在打造全国数字金融新高地,建设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丰台区重要的城市地标和高品质商务设施。

主要挑战

木模板业务相对复杂,行业也缺少管理工具,一直以来企业以包代管忽略了对其管理,导致这个几十年未变的传统作业模式,制约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问题:

(1)效益问题:木模板工程各环节全部依靠人工,在配模下料过程中,主要依靠工人经验,因此原材料浪费严重;同时木模板一直都是散拼散拆(模板、方木分离)工艺,劳务管理不到位,工人随意性强,板材损耗大,周转次数有限。目前行业板材利用率仅为70-80%,是目前制约成本的主要问题。

(2)效率问题:木模板安装时,工人在工作面上要完成配模、下料、加工、铺装、加固等多道工序,且依然依靠台锯、手电锯、手锯等非常传统低效的设备,导致目前一个成熟木工一天的安装量仅为20平米,想解决进度问题,就要面临大量的劳动力需求。

(3)风险问题:木模板作业的全部工序基本都在工作面上完成,因此存在诸多安全和质量隐患。如加工产生的大量锯末,不仅容易发生火灾,同时也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夹渣的质量问题;传统设备随意使用,工作面私搭明线违章用电的情况普遍,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使用最频繁的台锯,装置简陋防护措施不到位,工人经常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等。但由于缺少工艺创新,上述诸多隐患一直暴露在现场。

(4)管理问题:正是由于木模板工序复杂、缺乏先进的设备工具和技术创新手段,导致现在企业基本采取以包代管的模式,不论清包还是扩大清包,还是以总包工作经验决策和劳务松散管理为主,因此在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解决方案

找准业务痛点,创新产业升级,以工业化思维、数字化手段,将BIM技术图形引擎、大数据模型算法、物联网智能设备、数字化管理体系相结合,研发“智能模板无人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紧紧围绕木模板关键工序环节和问题痛点,利用各种数字技术手段,创新升级传统作业方式和管理体系。

1、配模:人工配模——智能一键配模

2、编码及定位:无编码——自动编码及自动定位图

3、排板下料:人工下料——自动排板下料

4、算量:经验估算——自动提量

5、加工:简易机械——智能设备

6、安拆周转:散拼散拆——单元模板体系

核心价值

  • 提效益

    利用软件智能排板,精细算量,提高板材利用率。 通过提升整体班组工效提升,降低劳务用工成本。

  • 提效率

    通过软件配模和智能设备加工代替人工配模下料,配合单元模板体系和编码体系指导现场组拼、安装、拆除、周转,提高班组整体工效。

  • 提质量

    通过高精度设备加工,切割精度控制到0.5mm以内,大大减少质量问题。 复杂节点和异形构件模板成型质量提升非常明显。

  • 提安环

    杜绝传统标段诸如锯末火灾、设备用电、机械伤害等多项隐患,作业面的安全文施颠覆性改观。

实际应用

智能班组模式分包

项目首次采用“智能班组”模式,将传统木工班组与智能模板体系结合,选择了一个含有大量人防地下室的标段进行试点应用,难度系数较高。

场地布置

项目现场布置了一个60平米的加工棚,用于模板加工;旁边是半成品码放区,加工完成的模板按不同规格尺寸进行分类码放;再旁边是组拼区,用于单元模板预组拼。

设计与生产结合

整个试点标段,配模设计完全使用BIMMAKE软件完成,现场组拼安装同配模方案100%一致。

单元模板体系应用

项目使用单元模板设计+预组拼工艺,在作业面之外完成单元模板组拼,在地下室外墙、内墙、核心筒柱、地下室导墙部位均使用单元模板,整体效率、质量和周转次数都得到有效提升。

墙面拆模质量

通过高精度加工,以及单元模板子母扣设计,确保了模板拼缝严密,有效避免了接缝处出现漏浆情况。通过提前配模设计,避免了大墙面中间出现大量窄条情况,拆模后整体混凝土观感非常好。

安环全面提升

智能班组标段作业面非常干净整洁,大大减少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符合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班组工效提升

项目应用过程中,搜集对比了五个难度较大部位,共计2300平米模板数据,包括地下室集水井、地下室外墙、梁底梁帮、板边模板、窗墙套管模板等部位,将智能班组与传统班组的工效进行对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整体上班组工效提升27%。

材料成本节约

从模板与木方使用两个维度,对比智能班组与传统班组的材料用量,整体节约20.17元/建筑平米。

劳务费节约

从配模、加工到安拆、周转,全流程对比智能班组与传统班组劳务成本,整体可节约11.52元/建筑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