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解读 >  详情页

BIM3.0时代下的新思考:对话马西锋

发布时间:2018-11-09 13:38:26 点击:643 点赞:4 分享:

近年来,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地方民营企业开始借助于BIM技术探索企业及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之道。河南科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河南科建”)就是河南省内民营企业推广BIM应用的优秀代表。在步入BIM3.0时代的大背景下,记者特别对河南科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西锋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让马总为我们深度分享河南科建在BIM应用方面的心得,以及对BIM应用发展上的建议。

1.jpg

记者:对于BIM3.0理念中提到的三个特点,您有什么看法?您觉得在这个阶段还有什么其他比较明显的特征吗?


马西锋:BIM3.0时代,应该以施工阶段应用为核心,应用重点从模型的可视化应用向模型所蕴含的信息(或者通过其他技术手段附加到模型上的信息)应用转变,从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向施工全面管理应用方面拓展,即从原来的技术管理应用向质量、安全、成本、进度全面管理方向拓展。这恰恰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行业对BIM技术认知的加深和对建筑信息模型中的“信息”应用能力的提升。由于信息是复杂的、多维的、动态的,模型本身蕴含的信息无法直接适用于全面管理。BIM3.0阶段对信息的要求更高,由简单物理信息集成提升至管理运营的层面,逐渐附加进度、商务等管理信息,满足更高层次的施工管理需求。


同时,在施工全面管理应用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在范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即从项目现场管理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延伸,从施工阶段应用向建筑全生命期辐射。


施工阶段基于BIM技术的功能性应用,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设计文件的结果呈现与验证,纵深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举例说明,通过BIM技术准确的核算能力计算工程量,能够提前复核工程经济性和设计方案可行性;通过科学的深化设计,可直接改进设计方案中的隐蔽型问题,规避返工风险,并直观作用于各类交底,将项目现场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建筑全生命期各阶段串联起来。目前,BIM技术显现出的价值还只是冰山一角,在BIM3.0阶段,这一点还将向更深度探索和发展。

2.jpg

记者:河南科建在企业层面是如何规划和开展BIM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推广工作的?


马西锋:河南科建在规划和开展BIM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推广方面,主要聚焦于: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发挥企业优势。尤其是在选择承接工程的类别、制定BIM应用推广原则和制度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长期以来,河南科建承接到的超高层建筑等大型工程数量较少,并且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还将保持这一态势。综合考量企业现阶段的工程类别、施工难度和发展方向,河南科建暂不考虑高精尖工程应用,而是从基础应用做起,专注于BIM技术应用规划和推进。公司参考了大量行业现行的BIM标准,与企业BIM技术应用规划相结合。比如:通过BIM技术实现施工质量样板化和技术交底可视化来助力“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建质【2017】242号),科建通过借助BIM、VR等新技术,将二维图纸中的复杂节点等难点进行三维动画呈现,解决实体质量样板不能展示施工过程且成本投入较高的缺陷,在实践中解决质量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


此外,河南科建积极发挥公司二级直营管理模式的优势,规划和开展BIM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推广。河南科建所有项目均为直营管理,形成公司与项目管理团队股份制合作的成熟管理模式,具有项目管理团队执行力强、公司与项目数据透明度高、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完善且有效等管理特点。比如,河南科建在公司成立BIM中心,在项目上配备BIM工作站,由项目总工兼任BIM工作站站长,公司BIM中心负责BIM工作指导、BIM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绩效考评制度的完善等工作,整体推广阻力相对较小。


在此过程中,河南科建提出并贯彻了五大主要原则:项目部及企业BIM中心不贪大喜功,不盲目推进,量力而行;企业高层谨慎投入,循序渐进,不催促结果;重在BIM应用的落地;不纠结模型是否完美,满足阶段需求即可;制度完善,奖罚分明,鼓励为主。


以BIM应用推广制度为例,在奖惩制度上,形成了“用惩罚约束,用奖励鼓励,用数据价值吸引”的主要方法。河南科建专门出台了BIM5D移动端应用制度,明确责任到人,权责分明,并详细规定了特殊情况应急替代方案、月度总结流程及内容要求、各类奖惩标准及运行机制等。在月度总结会上,通过平台收集所得数据大面积实操和讲解价值,并将数据成果应用于日后工作中,使项目一线人员直观感受到BIM的价值,从底层应用开始提高BIM应用积极性。


在项目BIM技术管理制度上,将建筑面积与BIM技术应用直接挂钩。建筑面积一万到五万平方米之间的项目,要求一般性BIM应用;建筑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的项目必须进行深度BIM应用。此外,该制度还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和BIM应用要求,明确规定BIM应用点、应用目标、管理方式、输出成果等指导性要求,以此为公司项目考评和项目实际开展BIM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企业管理层的多项目管控制度上,管理人员以公司BIM中心为核心,对项目层BIM技术人员进行大规模专业培训,对项目BIM工作站建立公司级绩效考评机制,每周定期监控与反馈,与公司整体奖惩制度挂钩。目前,河南科建对数据的实时运维与监控主要是基于BIM5D平台展开的,指定项目BIM5D平台的管理员实时监控项目BIM应用数据。随着公司项目应用的深入,仅依靠项目数据运维已经不能满足管理需求,未来将尝试BIM企业级平台的应用,打通项目管理数据,使其产生更大的管理价值。

3.jpg 

记者:近几年BIM技术在项目上的应用,从一开始的技术管理应用,慢慢向生产和商务多方面管理拓展,您认为BIM技术应该如何与项目管理的业务进行全面融合?河南科建对BIM技术所能提供的价值有什么样的需求和期待?


马西锋:作为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特性量力而行,通过与行业各方的通力配合,实现BIM技术与管理的全面融合。对中小型企业而言,技术应用水平与项目管理水平很难做到全面融合,需要以BIM技术为抓手,逐渐向生产和商务多方面拓展。在此过程中,以下几点便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要做到实用,减负增效,实现功能替代。通过BIM平台的应用,减轻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比如BIM5D推出自动生成施工日志功能,能够全面、直观、便捷地呈现施工信息,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使用意愿,从而与施工现场业务融合。否则,连有没有人愿意用都不知道,更谈不上整合了。


第二,BIM技术与项目管理业务的全面融合的制度与标准保障不可缺少。如果没有数据接口标准、BIM应用标准等制度保障,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融合。在融合初期,制度先行,为业务融合提供更多可能性。


第三,BIM技术与项目管理业务的全面融合最终要靠人来实现,提高组织合理性和人的效率也是必要条件之一;根据企业特色来制定组织结构,选择合适的人来承担BIM工作岗位,比如河南科建是由项目总工来兼任项目BIM工作站站长职务,既具备多年的施工现场经验,又有BIM技术水平,保证组织的合理性和工作效率,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对全面融合是极为有利的。


第四,评价机制是用来评价BIM技术与项目管理业务融合情况的。没有评价机制很难发现是否有效解决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推进BIM与项目管理业务融合的利器,通过评价机制监测预警,可及时调整BIM推进策略,让技术与生产、商务等方面高效融合。


第五,成熟的平台软件是必不可缺少的。平台软件的成熟与否对BIM技术与项目管理业务全面融合上有较大程度的影响;成熟的平台软件是实现全面融合的桥梁,软件的信息要素完整、易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管理要素的缺失都会对其他管理行为起到不可预知的影响,而不易操作的平台软件则会降低管理水平和BIM应用效率,成为全面融合的一种阻碍。


在企业经营和多项目管理的业务层面,公司期望能够实现多维度信息(模型信息及附加在模型上的其他信息)在时间维度上的整合需求,也就是说任何时间点上都能够快速地查询、归纳和输出生产管理要素的相关信息;实现附加于模型的信息数据积累、归纳和整合和按需求进行提取及输出;实现多项目信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科学整合,减少数据的人为干预,让客观、真实的数据信息智能互联;实现基于BIM数据信息管理的专业人才快速培养与复制。

4.jpg

记者:您认为BIM技术在施工企业的应用价值应该如何客观进行评价?


马西锋: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过程是对设计文件最终结果呈现和检验设计成果的一个过程,对设计阶段有着检验和改进的过程,对设计阶段有促进发展的作用。同时,BIM技术模型信息和在施工阶段应用产生的建筑物构配件数据信息、设备安装数据信息等是运维阶段不可缺少的数据信息,甚至是运维期间的关键信息,BIM技术施工阶段产生的数据信息为运维阶段提供支撑的。这样看,施工阶段的BIM应用对建筑全生命期的上下游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客观地评价其价值是必要的。


首先,要有评价方案和对比样本,即要有详细的对比方案及对比样本工程。由于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对比样本的选择要以最接近目标工程的规模、建筑结构形式等为标准。除考虑样本工程与目标工程相似度(项目特性、开发商与设计单位、施工难度等)以外,还要考虑项目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是否差别过大。


河南科建第一个BIM5D平台应用试点项目的选择就是考虑以上因素后选定的。价值体现方式不能太单一,不能所有价值的评价最终只与钱挂钩,要考虑社会效益价值、运用BIM技术进行项目管理带来的项目管理团队能力的提升价值等,这些价值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公司目前的两个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在评价项目BIM应用价值时,能明显感受到公司管理模式、股份制激励机制、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等多方面的变化,及社会各方对科建BIM技术应用的认可,这些价值是经济效益以外的附加价值。


此外,不能以单个工程项目、一个项目周期来进行评价BIM技术的应用价值,应以多项目及足够长的考核周期来进行客观、全面的评定。我们现在项目实现的很多成果,没有BIM技术是做不到的。BIM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上解决的问题、实现的价值、占用的时间周期等也是不同的。在实践中,往往在完整的经济价值评价结果出来之前,第二个、第三个项目已经开始进一步应用BIM技术了,要跨项目、跨周期来多方面评价BIM技术的应用价值。

5.jpg

记者:在BIM3.0阶段,施工企业推行BIM应用的过程中对BIM人才的培养、应用方法的总结、系统平台的搭建方面有哪些建议?


马西锋: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按需培养,因材施教,大力投入。根据人才岗位需求进行培养,以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为必要前提,进行BIM专业知识及管理技能专项培训,以此来培养复合型BIM人才。当然,这里的复合型BIM人才,并非指BIM技术全能型人才,而是以满足BIM相关岗位需求为主要出发点的、有针对性的BIM人才。


河南科建的人才培训体系相对而言比较完善。在培训内容上,每年固定开展BIM建模、模块应用、管理平台应用等不同方面、不同层级的技术型与管理型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内部与外部培训相结合,不放过外部培训机会,前人带后人的培养方式;在培训投入上,公司主动将工程价格按比例抽提费用,用于BIM软硬件投入和人才培养;在激励制度上,完善薪酬机制和内部激励政策,留住人才,不做培训基地型企业。


在应用方法方面:坚持端正态度,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成长。用冷静的态度来看待BIM技术。BIM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态度决定高度和深度,在BIM应用推广上,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夸大优点,不掩盖不足。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出BIM应用中的真实信息,为后续工程BIM技术的应用提供经验支持。


在系统平台搭建方面:项目级平台与企业级平台是必不可少的。项目级平台要综合各管理要素的应用,如工期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同时包含“人、机、料、法、环”等诸多生产要素,不能厚此薄彼或有明显短板。企业级平台搭建要根据企业关注需求设定呈现内容,数据来源真实客观,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BIM是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如果基于BIM企业级平台,能够实现多维、即时与客观的信息呈现,那么,就能够帮助企业真正实现企业科学决策、服务项目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