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解读 >  详情页

对话马智亮:BIM3.0时代下的新思考

发布时间:2018-11-09 11:27:14 点击:1474 点赞:7 分享:

作为我国建设行业信息化领域学术研究的领导人物之一,清华大学的马智亮教授在BIM技术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学术造诣。对于“BIM3.0理论”的提出,马智亮教授也作为指导委员对核心观点进行了深度的参与和指导。对此记者特别邀请了马教授,请他谈谈在BIM3.0时代下的发展与趋势。

1.jpg

记者:BIM技术引入我国已经有了十余年的时间,近些年来这项技术也在更多的应用于施工领域,那么您认为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与两三年前有哪些显著的变化?


马智亮:近些年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的变化还是非常显著的,我认为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从尝试摸索BIM技术能解决哪些问题到真正应用BIM技术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过去的BIM应用是无论项目的实际情况如何,对项目有没有价值,都要将所有的应用点都尝试一遍。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BIM的价值应该回归到为施工企业解决业务问题上。例如,我所接触的比如中建八局、北京城建等企业对BIM技术的应用着眼于哪些应用能够给这个项目带来价值,就针对于这些点进行深度应用;对项目没有价值的应用点就根本不用。这些企业更多的是将BIM技术当做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就比如是锤子,在需要钉钉子的时候就拿出来使用,需要钻孔的时候就用不到锤子了。


当然,新技术发展必然经历这样一个过程。BIM技术刚刚在施工阶段应用时,大家对于这项技术究竟能带来哪些价值还不够具体,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实践与总结,逐渐摸索出BIM方法,从而通过BIM的应用为项目带来更为实在的价值。打个比方,BIM技术的应用就好比是一堆工具,前期企业先是把应用点都尝试一遍,摸清楚这些工具都是做什么用的。经过了尝试,现在使用时就不必再逐一尝试了,钉钉子就用锤子,拧螺丝就用改锥,需要解决哪类问题就使用相应的BIM技术即可。


现如今BIM应用领先的企业每接到一个工程项目后,都会对项目的重难点进行总体的分析,基于项目的实际问题,考量哪些是传统手段就能解决的,哪些是需要借助BIM技术解决的,再通过制定详细的BIM实施计划使得BIM应用真正在项目上落地并产生价值。

2.jpg

记者: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在BIM3.0时代下,您觉得施工企业在推行BIM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马智亮:关于施工企业推行BIM技术要做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要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理解并且接纳BIM的理念,这是基础。BIM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工具,需要所有的使用者先对其有所了解,才能真正的用好它。比如塔吊,有移动式的也有固定式的,我们在应用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不同类型的塔吊的适用范围,能解决什么问题,才可以物尽其用,BIM技术也是如此。


当然,了解了BIM技术本身,我们还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不要技术本身所局限了,要敢于创新。举一个例子,最近我参加了中建八局一公司的一个技术成果鉴定,他们针对机电安装做了BIM技术的拓展性尝试。我们都知道,机电安装工作对技术要求相对比较高,但是目前技术过硬的劳务人员很难找到,传统的培训方式又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工人完全掌握这项技术,中建八局一公司就考虑了通过BIM技术的拓展性应用来辅助解决这个问题。原来都是施工方直接按照图纸进行机电安装,基本上是由工长决定安装的流程和先后顺序,由于人员的能力所限,往往这部分工作在品质和效率上都很会打些折扣。中建八局一公司的做法是,在企业内部成立一个设计院,首先由设计院把机电安装的流程和工艺特别是关键部位给设计好,再将每一个环节用三维动态演示的方式做到BIM系统中,工人在安装时只要扫一个二维码,就能在手机上看到关键节点的制作流程和工艺,这还不仅仅是一段视频或者图像,还可以实时地进行互动来了解更多的信息。这就是我前面说的施工企业将BIM应用发展了,首先是从工作流程上进行了改进,其次是利用BIM这项新的技术实现了复杂流程和工艺的更直观展示,即使工人的技术水平不高,也能够非常直观的了解如何去做。

3.jpg

记者:我们都知道,《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作为该项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您认为这项标准为施工企业的BIM推广工作提供了哪些价值?


马智亮:我认为,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模板作用,是BIM应用的总体框架,同时包含了应用内容和应用流程。从内容上来看,施工应用标准还是兼顾了我国施工BIM应用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我国施工企业现阶段已经投入应用的BIM技术,全面反映出了我国BIM应用点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标准还体现出了BIM技术的应用趋势。因此,该标准中既有施工阶段相对成熟的BIM应用,也有企业再向前走就可以做到的BIM应用,从价值上来讲,还是具有较强指导作用的。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也是全行业BIM应用经验的积累,并有效的向下传递,让先进的BIM应用得以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让应用水平相对落后的人员在能力上实现更迅速的提升,从而让任何组织都可以借助于标准来推动BIM应用,其效率一定要比完全自己摸索要高得多。此外,该标准还是连接企业与企业间,甚至是整个行业之间BIM应用的桥梁。当然,《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不仅仅是提供给施工企业的,诸如业主方、软件提供商等企业也要对此有所了解,这样才能通过BIM技术真正实现企业乃至建筑行业的信息共享。

4.jpg

记者:近几年BIM技术在项目上的应用,从一开始的技术管理应用,慢慢向生产和商务多方面管理拓展,您认为BIM技术应该如何与项目管理的业务进行全面融合,从而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


马智亮:对于项目管理而言,我认为BIM技术仅仅是一种工具手段,如果想要实现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是需要借助BIM这一类型的新技术的,但如果单纯靠BIM来解决所有项目管理的问题也是不现实的。作为施工企业来说,首先需要认清BIM技术是帮助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其次就要对BIM技术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哪些BIM应用能够帮助提升管理效率,通过对这些应用点的正确应用从而提升整体的项目管理水平。


当然,BIM技术的出现也影响着传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并对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传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项目上人工进行数据的填报,这种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效率的低下,主要体现在占用大量人员的精力以及填报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是信息化系统推行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据了解,项目上的管理人员50%以上的精力都在搜集各类信息上,因为不了解就没法进行管理,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减少了真正用在管理上的精力,无疑造成项目上管理资源的大大浪费。同样,靠询问来搜集信息一定伴随着信息滞后的现象,人工填报信息也会经常出错,这就导致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不起来。而BIM技术可以在工作流程中设计一些环节,实现对部分数据信息的自动搜集,并且可以是实时记录的,这样就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员的投入,并且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实现对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5.jpg


记者:在施工企业应用BIM技术的过程中,都会考虑投入产出的问题,企业的投入究竟能够带来多少价值。那么您认为BIM技术在施工企业的应用价值应该如何进行客观评价?


马智亮:对于BIM技术的应用价值,可以用无形价值和有形价值来区分。无形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技术水平方面上,比如说企业获得了行业BIM技术应用的奖项这种形象价值,借助BIM技术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这种内在价值等,这类无形价值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进行客观评价,但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形价值是可量化的,比如可体现为,通过BIM应用节省了多少材料、节约了多少进度等。但由于建设工程的特殊性,不能用BIM技术和传统方式同时建两个一模一样的建筑,所以量化的计算也不能保证非常精准严密。


当然,新技术的推广也有其自身的规律,企业在BIM技术上的投入前期一定是大于产出的,在后期的价值呈现也会面临诸多复杂因素,所以我建议企业在做价值客观评价时,应该基于企业的BIM应用规划。企业BIM应用可以是分阶段进行规划的,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目标,就是投入哪些希望收获哪些,用目标的达成情况来判断应用的价值相对是客观的,并且可以很好的指导和约束企业BIM应用的方向。同样,企业有了详细的规划,自身也会更清晰投入产出的问题,不至于无从衡量。所以我认为,利用企业的BIM应用规划来衡量BIM应用价值相对是最为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