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报告 > 详情页
09/30
2017

企业集约经营、项目精益管理

发布时间:12:35:46

分享: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国家宏观经济影响举足轻重。中国建筑业二十余年复合增长率超过GDP增长速度,整个建筑业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发展势头,规模逐年扩大。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投资的推动,建筑业将迎来长期发展良好机会。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处于“高产值、低利润”状态,国内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20%以上,但是平均利润率一直维持在3.6%以内,处于较低的行业利润水平。

从宏观环境看,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房地产调控等背景下,中短期内,建筑业外部环境难言乐观。自2011年一季度以来,建筑业总产值逐季回落,2012年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1%,比2011年同期回落8.6%,接近2004年来的最低值。从施工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看,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秩序不规范,劳动力资源紧张造成成本上升,高素质人才缺乏,资金链条紧张,都对建筑施工企业经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依赖于规模扩张和低端竞争,有待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型。

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国内多数施工企业都采用传统的项目承包管理模式,以包代管和联营挂靠现象普遍。虽然企业能利用社会资源快速提高产值规模,但是风险管控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长期以来处于“利润低、运营效率低”的双低状态。

在内外因作用下,施工企业长期以来处于“接好活”难、“干好活”难、成本管理难的状态。施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改变经营管理模式,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简单“追求获取资源能力”向“提高运用资源能力”转化升级。

围绕项目开展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是施工企业业务形态的显著特点,从改变项目管理模式入手是施工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途径。加强资源整合,加强项目管控,开展集约化管理,即“企业集约经营、项目精益管理”在业内逐步取得共识,将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企业集约经营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多项目的统筹配置,以节约高效为原则。优化生产要素、降低成本、减少管理层级、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企业管控职能。发挥企业规模优势,降本增效。

项目精益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严控技术、经营、生产三条管线,紧抓质量、成本、进度三要素,用好合同、资金两手段。结合精益思想,逐步实现项目精益求精的目标。以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项目浪费最小化,提升客户满意度,实现价值最大化。

住建部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建筑业信息化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从“十五”、“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信息化相关政策不断推陈出新,旨在利用信息化有效手段,促进建筑业的科学、高效、健康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建设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建设领域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手段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施工企业急需利用信息化的科技手段来提效率、促效益,支撑战略落地,促进企业管理升级。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要以价值链的核心业务为重点,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利用企业架构的科学方法,以诺兰模型为指导,理清需求,分析企业的成熟度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围绕核心业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遵循以专业为本、集成为纲、循序渐进、应用为王的原则,规划和构建企业信息化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既适应企业当前的管理环境,又能适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构建一个平台(技术架构平台)、两类支撑(专业工具、数据管理)、三层应用(战略决策层、运营管控层、项目管理层)、一批终端(PC桌面、移动终端、物联网等)的信息化蓝图规划。

信息化是建筑业大势所趋,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推动与践行中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做有用的信息化、做有成效的信息化,让信息化推动企业管理创新、转型升级。

针对此次白皮书撰写,委托计世资讯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下简称《2012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4月,调查范围为160多个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其中经营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占27%,有81.6%企业成功接受调查。特级企业和一级企业各占50%,被访者的职位有80%为信息部门的主管领导,有20%为相关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