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详情页
11/02
2018

BIM3.0时代下的新思考:对话金睿,借鉴成功企业经验!

发布时间:14:08:04  

分享:

从2010年开始,浙江省建工集团就开始了对BIM技术的应用探索,这在国内的施工企业来讲可以说是先驱型的企业。这些年的实践过程中,浙江省建工集团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与成果总结,在BIM3.0时代下,施工企业的BIM发展之路需要借鉴更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对此,我们也特别采访了浙江省建工集团总工程师金睿先生,让金总为大家提出BIM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建议。

BIM3.0时代下的新思考:对话金睿,借鉴成功企业经验!


记者:对于BIM3.0阶段论中提到的三个主要特征:从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向施工全面管理应用拓展、从项目现场管理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延伸、从施工阶段应用向建筑全生命期辐射,您有哪些看法?

金睿:我认为这三个特征基本反映了现阶段BIM应用发展的主要趋势,只是对于从技术管理向全面管理应用拓展方面有些不同看法。这些年来,BIM技术除了应用在技术管理之外,在商务方面的应用同样比较普遍,比如三维算量等技术的应用在我看来也应该是BIM技术应用的早期探索。

不过在实践过程中,技术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商务管理的结合并不是很多,形成了各自为战的情况,重复建模的现象非常普遍,并且没能很好的实现数据间的打通。BIM应用的最基础概念就是数据共享、协同工作,如果无法做到共享与协同,其价值将无法完全体现。当然,BIM技术与全面管理应用的结合是BIM发展的主要趋势。所以,我觉得这部分的特征定义为从技术管理和商务管理同时向全面管理应用拓展更为准确。

此外,BIM技术与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也是现阶段BIM发展的趋势之一。单纯靠BIM技术本身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相对有限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亲身感受到了,BIM技术与这个时代的其他新型技术产物相结合可以为行业带来更大的价值与发展。

记者:您认为BIM技术的应用能为企业经营和多项目管理方面带来哪些价值?对于企业层面规划和推广BIM应用工作,浙江省建工集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金睿:对于企业经营和多项目的业务管理方面,BIM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过去,企业在搜集项目上信息的过程非常困难,往往不能及时真实的获取到项目上的信息,造成企业经营管理层面缺乏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撑。应用了BIM技术,企业可以实时了解项目更具体的情况,从而保证企业在集控和决策方面有了相关依据。

对于企业的BIM应用规划和推广方面,从2010年开始,浙江省建工集团把对BIM技术的应用,从一把手层面就定位到了战略的高度,我们将BIM的应用与为管理带来价值紧密结合,一切的应用都要以价值导向。在推广的过程中,集团大力提倡“人人BIM”的概念,我们要求每个岗位的人员都要掌握BIM技能,并且在内部分为A、B、C级进行能力认证,要求全员都要通过A级(基础)认证,没有通过A级评定的员工就没有评职称的资格。当然,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了BIM技能,可以更加高质高效地开展工作,我们通过专门的技术团队组织先期培养这些人员,我们称之为“特种兵”。通过这些“特种兵”带动项目上的BIM与专业的融合应用,实现BIM在集团的全面推广。

此外,在BIM应用方法上,浙江省建工集团的做法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BIM技术,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不断总结提升BIM应用方法。从一开始,我们在建立BIM应用统一标准时就立足宏观,不把BIM的应用内容做具体的限定,但需要保持一个基本原则,即BIM的应用要有价值。

BIM3.0时代下的新思考:对话金睿,借鉴成功企业经验!


记者:近些年,BIM技术在项目上的应用,从一开始的以点状应用为主,慢慢向技术、生产、商务等多方面管理拓展,您认为BIM技术应该如何与项目管理的业务进行全面融合?

金睿:在我看来,BIM是可以帮助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一种技术手段,但并不等同于项目管理,不能说用了BIM就不做项目管理了,当然BIM以其可视化、协同化等技术优势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项目管理能力。不过,在BIM技术与项目管理的融合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阻碍。我认为最为普遍的就是,很多企业在推行BIM应用时,会围绕着BIM技术重新建立项目管理流程。而且这套基于BIM的项目管理流程往往是BIM部门设计的,有“外行管理内行”之嫌,全新的管理流程还不见得完全正确,并且改变了很多传统的工作习惯,这都会使得项目上的从业人员产生比较大的抵触心里,不利于BIM应用的落地。

对于BIM技术与项目管理融合,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并且为管理带来实在的价值。在BIM技术与项目管理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项目的策划和深化设计方面,过去在做策划时大多是“拍脑袋”做决定,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有了BIM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项目解决了策划的问题。第二是在决策方面,决策并不是只有领导才会涉及到,在各个岗位每天都需要面对很多决策,传统的做法更多是岗位人员通过经验判断,而有了BIM技术能够更直观反映真实数据情况,更好的辅助决策。

记者:现阶段很多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扰,在BIM方面的投入产出比应该怎么核算,您认为BIM技术在施工企业的应用价值应该如何客观进行评价?

金睿:如果BIM的投入与产出单纯用经济方面的具体量来衡量,那么大多数项目在BIM方面的投入产出都是不划算的,BIM的应用价值在难以用经济量化的部分占据着很大比重,例如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效能的增强等等。在我看来,业务运作好比是搭台唱戏,BIM就是支撑舞台的柱子。没有可靠台柱支撑,业务很难运作的好。业务运作好了,很多人不会直接意识到台柱的重要作用,以及衡量出演出收入中台柱占比。这个例子可能不那么确切,但BIM作为基础性的支撑,其价值很多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

那么,BIM的价值应该如何客观衡量?我们做过相关分析。我们认为对于BIM利益相关方,其价值各有体现。例如对于个人、项目、企业、行业,岗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团队协同和精细化管理、集控管理、行业数据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价值所在。

BIM3.0时代下的新思考:对话金睿,借鉴成功企业经验!


记者:在BIM3.0阶段特别提到:从施工阶段应用向建筑全生命期辐射。那么,您是如何看待以施工阶段为核心向两端辐射,进而实现BIM的全过程应用的?

金睿:首先,我很认同这个观点,这也将成为建筑行业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过去,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工作是相对独立的,设计单位只需要将确定下来的设计图纸交付给施工方来施工就行了,这造成了很多设计过程信息不能传递到施工阶段。有了BIM技术的应用,设计阶段的过程信息就能很好的传递给施工方,这样更有助于施工单位理解设计意图,保证整个项目的更高质量完成。同时,施工企业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BIM技术解决了很多设计阶段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的问题,如果能在设计阶段将这类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节省项目投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在运维方面,基于统一的竣工交付BIM模型关联各种图纸、设备信息,保证运维的数据和资源的准确和集中管理。基于模型构件,通过物联网采集并集成动态运维信息,保证各种设施的可视化管理和正常运行,大大减少运维工作量,提升运维效率与科学性,从而实现运维成本的降低。同时,应用BIM技术后,可以基于BIM模型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也会被记录下来并且反馈给设计和施工方,比如发现哪些设计是非常好的,哪些设计需要调整,设计单位再针对实际的应用数据进行分解,可以发现更多的设计问题,从而进行优化与改进,实现建筑全生命期的价值循环与提升。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