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详情页
07/07
2025

广联达袁正刚:从工具革新到系统跃迁,产业AI重塑建筑业

发布时间:15:24:25  

分享:

1.png


建筑业正站在一个由“工具化”走向“系统化”的历史分水岭。面对建造复杂性提升、人才瓶颈显现、生产效率停滞等多重挑战,仅靠“更好用的工具”已无法破解行业深层困局。


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广联达董事长、总裁袁正刚指出,建筑业的破局之道在于“产业AI”的系统跃迁。它不仅重构了行业的能力结构,更将“数据—模型—场景”转化为可感知的生产力闭环。这一转型路径,既关乎效率与成本的优化,更关乎组织智慧的释放与行业范式的重塑。


一、产业AI,重构建筑业组织智能的新引擎


袁正刚指出,当前建筑行业虽广泛应用数字工具,但整体仍处于“工具化阶段”。行业面临的挑战在于,尽管工具数量不断增多,但缺乏统一架构、互联协同与系统治理,导致“数据孤岛”“流程断点”“效率瓶颈”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为此,袁正刚提出“他山之石”的参照意义。他以宝马生产体系为例,指出其通过数据、模型与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设计、制造、交付、服务等环节的一体化智能运行。这一思路对于建筑行业极具启发:仅靠局部工具优化难以形成真正竞争力,唯有构建以系统智能为核心的产业能力,才能完成效率与质量的双重跃升。


他进一步指出,“通用AI”强调的是模型规模、语言理解与逻辑生成,更多应用于通识性任务,而“产业AI”则聚焦于对特定行业知识的理解与建模能力。建筑业作为高度专业化行业,迫切需要具备结构建模、行业语义解析、规则推理能力的“产业AI”,才能真正实现从人到系统、从点到链的组织能力跃迁。


正因如此,广联达选择聚焦“产业AI”的路径,通过构建系统智能底座,引入行业知识图谱与智能中台能力,推动建筑企业从“个体经验驱动”向“组织智能驱动”转变。这不仅是一场工具革新,更是建筑业深层次的逻辑重构与生产方式变革。


二、构建“数据—模型—场景”闭环,推动产业AI真实落地


要推动产业AI在建筑行业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能力闭环。袁正刚指出,产业AI不是单靠一个模型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要像一棵大树一样,形成根、干、果的系统联动。其中,“数据”是扎根大地的树根,为AI提供生长土壤;“场景”是枝头的果实,是AI发挥价值的最终出口;而“行业模型”则是连接两者的树干,是支撑AI持续进化的基础结构。只有实现数据的充分沉淀、模型的不断演化和场景的真实应用,产业AI才能真正从“可用”走向“好用”。


围绕“设计成本一体化”的核心理念,广联达正以产业AI推动建筑行业迈向高品质设计阶段。传统设计过程中,方案比选效率低、指标不明确、缺乏成本协同,导致设计质量与造价控制难以兼顾。广联达通过引入AI建模能力和数据支撑,实现设计与成本的实时联动。一方面,设计人员可以在初期方案阶段就获取概算指标,减少反复调改;另一方面,成本人员也能参与设计优化,实现协同式控制目标。这种一体化机制不仅提高了方案决策效率,也显著提升了项目整体的设计品质与落地可行性。


在具体的设计场景中,广联达的AI能力已深入嵌入方案创作过程。例如,通过二维渲染与三维合成技术,助力建筑师从草图到建模快速过渡。具体包括四个关键步骤:第一步,AI基于草图生成多组设计参考图,提供灵感触发;第二步,设计师筛选并调整生成结果,结合实际需求迭代创意;第三步,系统自动完成从立面图到空间形体的三维重建;第四步,将生成方案进一步细化为结构构造、功能布局等可实施的设计内容。这一过程大幅降低了创作门槛,提高了方案推演速度,也增强了方案落地的技术可行性。


在施工阶段,广联达同样以产业AI推进“施工精细化”,实现“省心、省钱、省力”。AI支持下的智能远程驾驶可助力塔机安全运行,高效作业;物资管理让项目管理省心、作业省力;智能模板加工能够实现智能化软件下料,无人化设备加工。袁正刚指出,这些能力的本质,是让AI成为施工现场的“智能调度员”和“质量监督员”,真正把“数字”变为“价值”,把“系统”变为“省力工具”。


三、从底座到落地,全面开启建筑业的系统智能转型


产业AI的跃迁,离不开强有力的底层平台支撑。袁正刚指出,建筑业作为典型的工业化行业,其生产过程天然具有强几何性和强空间性,因此需要构建一套专门服务于建筑与工业的三维图形平台和数字孪生平台。前者承担建筑语义的几何表达,解决建筑构件、空间、构造的图形生成与编辑问题;后者则通过全时空、全要素的数字映射,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双向联动,支撑产业AI全流程建模与决策。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底座,构筑起产业AI“看得见”的智能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数字孪生技术正逐步深入工业级场景,展现出跨行业的泛化能力。袁正刚在演讲中提到,某造船厂通过引入数字孪生平台,将船舶从设计、建造到下水运营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映射和仿真控制,显著提升了协同效率与交付质量。这一案例不仅验证了数字孪生在高复杂度工业项目中的可行性,也为建筑行业提供了镜鉴:当项目体量庞大、节点密集、环节交错时,唯有借助全周期、全要素、全场景的动态可视化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造和高质量交付。


随着底座能力逐渐成熟,建筑行业正迎来由点到面的系统跃迁。“用产业AI打造好房子”,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产业转型的真实路径。在袁正刚看来,AI的价值,不止于加快设计、降低成本、优化施工,更在于重构建筑活动的全流程逻辑,让建筑从“造出来”转向“算出来”“协同出来”“演化出来”。这意味着,建筑行业正站在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最佳窗口期——一个兼具技术准备度与产业接受度的历史阶段。此时不变革,未来或将错失整体跃迁的机会。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广联达发布了《产业AI赋能建筑行业转型白皮书》。围绕“场景—数据—算法—算力”四位一体的飞轮体系,白皮书明确指出,推动产业AI落地的关键,在于高质量数据、可靠模型和高价值场景的协同驱动。该白皮书不仅具备战略高度与实操价值,也为建筑企业推进AI能力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落地的实践路径。


建筑业的未来,不止于技术升级,更在于思维范式的跃迁。袁正刚指出,产业AI不是对传统流程的简单加速器,而是推动建筑行业实现系统性重构的核心引擎。它连接数据、模型与场景,打通设计、成本、施工的全链条,让每一次决策更科学,每一个项目更智能。在数字化跃迁的浪潮中,唯有将AI深度嵌入产业逻辑,建筑业才能真正实现从“工具化”走向“智能化”的飞跃,迎来新质生产力全面释放的时代。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