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3:55:37 | 来源:广联达数字高校 | 作者:广联达数字高校
分享:导语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推出一系列职教改革政策,其发展潜力和前景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政府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高度关注以及外部环境的逐步改善,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与环境优化也日渐被重视,其中“1+X”政策的响应和“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以及“双高建设”等内容尤为凸显。伴随着职教深化改革政策的出台和专业建设的需求,鄂州职业大学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专业品牌效应,深塑校企协同育人新格局,优化教学体系改革新模式,给学生腾飞的希望,让梦想扬帆起航。
鄂州职业大学是198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地处湖北“国际航空都市区”——鄂州,紧邻“九省通衢”的武汉,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和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现建有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6个省级实训基地、36个厂中校、107个校内实训室、288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鄂州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1992年,是学校主要院系之一,也是校重点建设院系。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与建设,学院现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计、建筑室内设计6个专业,已组成建筑工程与测量技术专业群。
▲鄂州职业大学校园风光
职业教育改革快速前进 新标准催生新变革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推出一系列职教改革政策,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其中“1+X”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出现,为院校的建筑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与要求。
在此背景下,建筑工程学院紧贴国家发展与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需求,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将建筑领域新技术、新理念引入教学体系,共同合作了虚拟仿真及实训中心项目。
该项目由“1+X”BIM职业技能中心、虚拟仿真装配式实训中心、装配式工法楼三大部分组成。项目以高配置图形工作站、LED大屏、VR头盔、VR行走平台、装配式AR平台等先进的硬件为基础,融合虚拟现实(VR)及建筑信息模型(BIM)等相关先进技术,满足了“1+X”BIM考试的场地要求以及BIM一体化课程实训功能,同时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的能力。
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 建设虚拟仿真及实训中心
▶“1+X”BIM职业技能中心
面向学院师生和行业从业人员提供BIM系列软件应用学习,为技能考评认证等工作实施保障,打造师资培养和就业考证双标准培训基地。主要功能包括“1+X”考试与认证、BIM师资培训、BIM赛事培训、BIM 行业人员培训等。
目前,建筑工程学院“1+X”BIM 中心的考评工作可开展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国建设劳动者协会、中国图学学会等渠道行业 BIM 证书认证,全面支持“1+X”BIM 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同时还可以支撑广联达 GIAC 认证考试,满足各类培训与认证工作。
▲“1+X”BIM职业技能中心
▶虚拟仿真装配式实训中心
虚拟仿真装配式实训中心由VR展示区、VR实训区、VR安全体验区、装配式AR教学区组成,结合BIM+VR/AR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进行BIM创新教学应用与研究,同时可实现 BIM 创新展示。
学生在实训室内完成装配式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并利用虚拟现实平台进行自主的方案设计制作,制作的VR交互方案、BIM案例成果可以在展示区进行沉浸式交互体验及展示。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展示,可对自己的BIM设计作品有进一步认识,同时更能培养学生对自己设计方案的讲解能力。
在安全体验区,学生可以通过VR行走平台,进行触电伤害、高处坠落、火灾伤害、机械伤害、坍塌伤害、物体打击等VR安全体验。
▲虚拟仿真装配式实训中心
▶装配式工法楼
装配式工法楼由建筑实体模型改造、装配式工法楼-剪力墙结构、装配式工法楼-框架结构、建筑实体模型信息化升级四部分组成。
模型楼整合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木结构、装配式建筑、基坑支护等不同结构类型,囊括了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及水电暖通工程等不同分部分项工程。模型的建筑构造按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采取层层剖断的方式,将建筑内部构造完全暴露,再通过设置环形通道将模型展示点一一呈现出来,基本达到一步一景、一景一学、一学一做的效果。
此外,实体工法楼与虚拟工法楼呈现信息化联动,通过扫描实体工法楼内对应节点二维码可在移动端呈现该节点的信息化拓展资源,包括建造工艺流程及质量要求标准等;实体工法楼与虚拟工法楼等比例等场景还原,可通过任意旋转、剖切工法楼模型,以及隐藏局部混凝土轮廓等操作辅助对实体工法楼内对应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
如此,模型完整的教学节点体系与标化工程施工的完美整合,自然就超越了教学中建筑构造理论与建筑工程实际相脱节的困境,通过模型可达到边看边教、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真正达到教学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虚实一体装配式工法楼
创新BIM实践教学示范基地 树立区域乃至全国标杆
虚拟仿真及BIM实训中心功能齐全,涉及了建筑设计、施工、造价等内容,基本涵盖了建设项目全过程,可满足学院专业群的发展需求。
“这次实训中心改造升级增加了装配式建筑、BIM实训室等当前建筑行业前沿热点内容,也是国家大力推广的内容,紧跟行业发展,符合时代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实训中心形象及品质比较高,具有配套齐全且行业应用最新的设备及软件,符合国家级基地建设标准。建设场地规模比较大,可同时容纳上千人实训学习,并且还预留了很大的二次开发空间,可以根据学校或行业的发展随时进行提档升级,具有规划建设的前瞻性。”建筑工程学院杨国根院长谈到实训中心的亮点价值时这样说到。
▲建筑工程学院 杨国根院长
对于项目建设促进的成效,工程造价专业负责人提出了“三个融合”的价值点:
●理论与实践更有效的融合。实训中心项目建成后,学生通过项目实训,可以对课堂上、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和印证,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理论自信。
●造价与施工更紧密的融合。通过虚拟仿真及工法楼项目的建设,让学生对施工现场、施工工艺、施工节点等内容掌握的更加直观和详细,从而在工程量计算及组价技能提升上有了极大的促进。
●技术与管理更深入的融合。通过BIM实训室的建设,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进了从算量组价的技术型人才到造价管理型人才培养的优化。让学生熟悉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对全过程造价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
“总结来讲,实训中心项目的建设使我们学院的教风、学风发生了改变,教学目标与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改善了专业条件,增强了专业氛围,学生的学习风貌发生了显著改变,学生自豪感明显增强。另外,通过搭建BIM教学平台,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BIM创新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在区域内或者说全国都树立了标杆形象。”杨院长表示。
发挥专业品牌效应 校企双元育人增强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等相关要求,鄂州职业大学在2020年推出了“双百工程”(“百名教师进百家企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即从2020年起,连续三年,每年组织百名教师到百家企业开展企业实践锻炼和科技服务活动,组织专业课教师进企业,了解产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不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创新。
基于对广联达公司产品及服务的认可以及“双百工程”项目,建筑工程学院与广联达的合作也将更加密切深入,一方面学院选派教师到广联达合作项目上进行挂职锻炼;另一方面,学院将进一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教材的编写、BIM技术应用、“1+X”证书推广等方面与广联达加强合作。
对于学院未来的发展,杨院长谈到:“我们首先要发挥专业品牌效应,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增强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现在培养的学生,是10年、20年后社会的主要人才,我们的专业体系、知识结构,要能适应未来的产业发展需要。其次,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双元主体育人模式,真实提升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再次,要开拓增强社会继续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功能,努力助推中国建筑领域职业教育发展。”